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的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然而,高盐、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为了预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的健康饮食与生活行为改善方式,已刻不容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如何开启“三减”生活。

一、减盐行动,守护心血管健康
1.盐是百味之首,但过量摄入盐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风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可我们的实际摄入量往往远超这一标准。想要减盐,这些方法不妨一试:
2.烹饪巧控盐:使用定量盐勺,精准控制用盐量;炒菜时临出锅再放盐,让盐分更多附着在食物表面,既保证咸味,又减少用量;用辣椒、大蒜、醋、胡椒等调味品为食物提味,逐步适应清淡口味。
3.警惕隐形盐:除了常见的盐和酱油,像蚝油、豆瓣酱、味精、鸡精等调味品,以及榨菜、咸菜、酱制食品、加工肉类、方便面、挂面、坚果、面包、饼干等,都含有大量“隐形盐”。购买包装食品时,记得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低的产品。

4.外食有诀窍: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优先选择清蒸、水煮等低盐菜品;少吃菜汤拌饭,因为菜汤里的盐分通常较高。
二、减油攻略,告别油腻负担
1.油为我们提供了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但摄入过量会导致肥胖、血脂异常,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病几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 ,那我们该如何减油呢?

2.改变烹饪法:多采用蒸、煮、炖、焖、凉拌等烹饪方式,减少油煎、油炸;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等烹调器具,能有效减少用油量;炒菜时将食材切成大块,降低食材与油的接触面积,减少吸油。
3.定量巧控制:准备一个带刻度的控油壶,根据家庭成员人数,提前确定每天的用油量并倒入壶中,做到心中有数。

4.拒绝油炸物: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零食,如炸鸡、薯条、薯片、糕点等;购买包装食品时,仔细阅读营养成分表,避免选择高油食品。

5.减少外食频:餐馆菜品为了追求口感,往往油盐超标,所以要减少外出就餐和点外卖的次数,即便外出,也尽量选择低油菜品。
三、减糖秘籍,远离甜蜜陷阱
1.糖虽然能带来愉悦的味觉体验,但高糖摄入会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等患病风险,也是引发龋齿的重要原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可以这样减糖:

2.少喝甜饮料: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喝或少喝可乐、果汁饮料、奶茶等,多喝白开水、淡茶水和纯牛奶。
3.烹饪少加糖:烹饪时尽量少放糖,像糖醋排骨、咕咾肉、鱼香肉丝这类含糖量高的菜品,尽量少做少吃;尝试用天然甜味食材,如大枣、山药、蜂蜜、胡萝卜等代替添加糖。
4.拒绝高糖零食:减少食用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高糖零食,购买零食时注意查看配料表,若糖的排位靠前,说明含糖量较高,要谨慎选择。

减盐、减油、减糖是迈向健康生活的关键一步,让我们从每一餐、每一道菜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