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发热 头晕 失眠 中风
南五医院微信官网
扫一扫关注南五医院
告别“躺平”,科学运动让身体充满活力
发布时间:2025-10-16 10:51:35

于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浪潮中,“躺平”似乎成了不少人的生活态度。工作的重负、生活的繁碎,使得众多人舍弃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探寻,甘愿蜷居于沙发或床铺,沉溺于片刻的闲适。殊不知,这般看似惬意的“躺平”姿态,正悄无声息地损耗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而想要扭转此般局面,科学运动无疑是一味强效的良方。

科学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提升效用显著。当我们投身于诸如跑步、游泳、骑行这类有氧运动时,心脏需更为奋力地运作,以将氧气输送至全身各处。长此以往,心肌会愈发强健,每搏输出量得以增加,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也会大幅提升。这意味着日常活动中,我们将更具精力,爬楼不再气喘吁吁,能够更为从容地应对生活里的体力考验。

力量训练则有助于雕琢肌肉线条,强化身体代谢机能。肌肉堪称身体的“热量消耗引擎”,肌肉量的递增会带动基础代谢率的上扬。即便处于静息状态,身体也能消耗更多热量。诸如深蹲、俯卧撑、哑铃训练等简易力量练习,不仅能赋予我们更为紧致的身形,还可有效防范因年龄增长引发的肌肉流失与骨质疏松问题。

运动亦是情绪的调节剂、压力的舒缓阀。运动进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这一素有“快乐激素”之称的物质,能够催生愉悦之感,有效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当我们在运动场上畅快淋漓地挥洒汗水时,生活中的纷扰烦恼也会随之飘散,换来的是满溢的活力与笃定的自信。

然而,运动需恪守科学准则。科学运动需从多方面着手:

一、运动前评估与规划

   健康评估:运动前先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患有严重高血压(收缩/舒张压经常≥180/110mmHg)、严重心脏病、严重糖尿病、疾病急性期等人群,需咨询医生能否运动。特殊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运动应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二、制定计划:

1.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强度小、节奏慢,像慢跑、快走、健身操等,能量消耗以脂肪为主;无氧运动强度大、节奏快,如拳击、快跑等,能量消耗以葡萄糖为主。可将二者结合,也可搭配抗阻运动(如举重、俯卧撑、深蹲 )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2.运动强度:常用心率衡量,最大运动强度心率(次/分钟)≈200 - 年龄 (仅60%左右人群适用 ) ,运动时心率宜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 - 90% 。也可按热量消耗判断,如游泳、跳绳属大运动强度,打羽毛球、慢跑为中等强度 。

3.持续时间和频率: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初运动者可从快走开始,慢慢加量。健康成年人每周可进行150 - 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 - 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还可安排2 - 3次抗阻训练 。



服务热线 :62236111  投诉电话:62236266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从城大道566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

粤ICP备15035143号           版权所有2019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