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次峰,中共党员,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危急重症医学、感染科团支部书记,急诊外科组长。2020年获评“南方医科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广州市从化区优秀共青团干部”,所在团支部荣获2019-2020年度“南方医科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广州市从化区五四红旗团支部”。所在科室党支部荣获“广东省教育工委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样板支部”称号。
时常治愈,他是青年的引路人
危急重症医学、感染科团支部现有团员37人,是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的一个支部,由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发热门诊等抗疫一线科室组成。作为支部书记,他深切知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团工作的思想指导和理论保障,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加强团员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吸引更多支部团员向党靠拢,打造坚实的政治堡垒。他不断创新思维,充分运用手机阅读、微信群、在线学习等新媒体,通过上团课、专题讨论、分享会等方式来营造学习的氛围。
他也时刻关注青年动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室有年轻人遇到烦心事时,都喜欢找他倾诉,他也成了大家心中的“知心哥哥”。“常常去治愈,时时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他治愈自己和他人的秘方。
以身作则,他是抗疫一线的战士
在近三年的抗疫过程中,支部团员青年们在王次峰的带领下,全部都提交了请战书,积极参与抗疫工作。援鄂医疗队、隔离酒店、转运专班、核酸采集、定点医院……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成为全院抗疫前线的中坚力量。
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王次峰所在的急诊科就是与疫情短兵相接的前线。岁末年初,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急诊科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患者数量短时间急剧增多,加上不断有“战友”倒下,岗位人员急缺,科室遭遇了人员紧缺的困局,接到主任的“求救”,王次峰二话不说,感染第三天就带着疲惫身躯投身到了“战场”。
疫情最紧张时,急诊每天出车量是平时的几倍,一趟接一趟,有时急诊内科病人暴增,为了让内科医生更多时间接诊病人,王次峰主动顶替内科一线的出车任务。与此同时,许多担架工也因感染新冠倒下,王次峰出车时也一肩挑下了担架工的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从不抱怨。
仁爱奉献,坚守本心为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熟悉王次峰的人都说,他工作踏实,为人温和。坚守急诊岗位10余年,他秉承“患者至上,生命第一”的信念,用爱心、细心、耐心对待每一个病人,受到广大病患的好评。
去年6月,一位88岁老人被毒蛇咬伤,自行找蛇医治疗,患处外敷了一层厚厚的中药,症状非但没有好转,还出现了感染和过敏,伤口还在不断地渗血。可她却并不愿意配合救治,家属也没办法。交班时同事只能将这位倔强的老太太交给王次峰,他蹲下,坐在老人身边,一边拉家常,争取患者的信任,一边检查伤口,耐心询问病史。在王次峰的耐心的劝说下,患者终于同意配合治疗,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经过二十分钟细致清创,去除淤血,并换上了清洁干爽的敷料后,老太太顿时感觉清爽不少。她向王次峰竖起大拇指,说“你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好医生”,并欣然配合治疗,办理入院。几天后老太太康复出院时,还特意嘱咐家属到急诊向他表示感谢。
这只是王次峰在急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件小事,却是每一个患者和家庭的大事。他坚持面对急诊各种各样突发的事件,善待每一位病人,珍惜每一个生命,做到问心无愧。
步履不停,积极学习和开展毒蛇咬伤等动物致伤的规范化诊治
除了日常急诊急救工作,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王次峰积极推动和开展毒蛇的救治、犬伤处置等动物致伤工作。因为从化地处亚热带丛林山区,王次峰每年蛇咬伤病人非常多,因毒蛇咬伤致残、甚至致死的病例也不在少数。为了帮助更多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救治,王次峰主动向省内专家学习交流,并不断总结经验,近年来,急诊科全面提升了蛇伤等动物致伤的诊治水平,每年近100余例毒蛇咬伤患者在我院得到有效救治。佛冈、新丰、连平等周边地区的病人都慕名而来,成功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经过不懈努力,医院于2021年成为全省首批省级认证的蛇伤救治网点医院。王次峰本人也在今年顺利当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致伤分会理事会理事。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当一个个病人能从死神那里拉回来,当患者能信任你并将健康和生命托付给你,当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消失,露出满意的笑容时,当看到患者及家属喜极而泣,分享健康的喜悦时,这一刻,再苦再累,王次峰也觉得无怨无悔。
现在走进急诊科,仍旧能看到王次峰忙碌的身影,或弯腰为患者处理伤口,或安抚患者情绪,就这样日复一日,努力为患者带走伤痛,带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