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梁宝磊 江赟
干咳、胸痛、低烧、咯血,这不是感冒,也可能不是肺炎。照CT看到肺部有类似“气泡”的东西,也可能不是肺大泡或肺囊肿,小心是罕见的囊性肺癌。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下简称“南医五院”)心胸外科连续成功开展2例囊性肺癌微创手术,患者均在4天内出院回家。
囊性肺癌极易误诊
今年,广州市民邓先生春节期间一次胸外伤,在华北老家医院被诊断为肺大泡,治疗了一段时间也不见好,后经朋友介绍到南医五院心胸外科寻医,胸外科主任蔡庆勇经过检查诊断其为囊性肺癌。邓先生不相信,又跑到广州几家三甲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一致。由于辗转几次,耽误了不少时间,患者同意进行微创手术。蔡庆勇顺利为邓先生手术治疗,第4天患者出院,回家继续康复观察。
无独有偶,河南的张先生2年前胸口难受在其他医院进行CT检查,诊断为肺囊肿,患者自己也没当回事。2年时间多次的复查都被诊断为肺囊肿。直到近期症状越来越厉害,跟随家人到广东求医,找到了南医五院心胸外科。
南医五院心胸外科进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囊肿物,肿物周边可见毛玻璃影。蔡庆勇主任根据多年行医经验,诊断为囊性肺癌。患者和家属担心长年哮喘病史会给围手术期带来危险,在医生的认真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后,患者决定尽快治疗。蔡庆勇主任术前给患者设计了手术方案,术中、术后针对哮喘给予相应预防预案,让患者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李先生术后恢复顺利,第4天就出院回家了。
囊性肺癌不常见所以容易被误诊误判
蔡庆勇主任介绍,大多数肺癌表现为实性结节或团块,也有部分肺癌表现为纯毛玻璃或部分实性的亚实性结节,这些结节在诊断上难度不大,但有一类肺癌伴有含气囊腔,称为囊腔型肺癌,容易漏诊、误诊。蔡庆勇说,在影像学表现为局部病变内有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含气囊腔,有囊壁,伴有实性结节或毛玻璃成分,这类肺癌的显著特征是局部病变内有低密度的含气囊腔。
蔡庆勇提醒市民朋友,注意囊性肺癌的几大特点:
年龄一般为中老年人,男性多见;
患者常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气肿,有研究结果也显示,囊腔型肺癌的发生与长期抽烟和肺气肿有关;
胸部CT检查存在囊腔壁增厚,或存在囊腔内外结节进行性增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囊腔内部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囊腔内有血管走形,这些情况可以区分囊性肺癌与肺大泡或是肺囊肿;
PET-CT检查发现FDG摄取率对部分患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
囊腔型肺癌行手术治疗后的预后相对较好。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8/#/newsDetail/120643/40727677.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