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发热 头晕 失眠 中风
南五医院微信官网
扫一扫关注南五医院
三伏天灸来啦!冬病夏治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2-06-28 08:51:07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人体阳气旺盛,经络气血流通,药物渗透与吸收率高,是驱散身体内寒疾的最佳时期,通过敷以辛温、逐痰、通经、平喘等药物。可以有效地达到驱散内伏寒邪,温补脾肾,增强肌体抵抗能力的作用,预防疾病发生,帮助从根本上预防以及治疗疾病。

一、贴药日期

一伏:2022年7月16日(星期六)

二伏: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

闰中伏:2022年8月 5日(星期五)

末伏: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

时间:8:00-17:30

二、适合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对于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症状疗效明显。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痛,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过敏性结肠炎等。

3、骨关节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等虚寒性痛症。

4、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5、亚健康调理:各种体虚、免疫力下降者等。

三、不适宜人群

1、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2、孕妇禁用,5岁以下幼儿慎用。

3、特殊过敏体质患者慎用。

4、糖尿病、血液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5、发热、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四、中医科三伏天灸的特色

独家配方,道地药材,精制药剂,现场调配,效力更加明显。南医五院中医科常年开展穴位贴药,经验丰富,操作规范,医护配合,更加专业安全。

五、贴药地点

朝阳街门诊部五楼中医治未病中心

六、咨询电话:
15602285350(张医生) 13060923901(安医生)
13926130913  (钟医生)  13926130903(庾医生)
13527680555(温医生) 13416336369(皮医生)
13060838368(蒋医生) 13725259800(曾医生)

 

七、贴药注意事项

1、贴药时皮肤应保持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2、贴药时间:根据个人的耐受度而定,成年人2-4小时为宜,14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年龄越小则贴药时间相应缩短,一般不少于20分钟。贴药时间过长易致局部皮肤出现水泡。

3.贴药后局部皮肤可能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

4.贴药后若出现瘙痒、灼热、刺痛等症而难以忍受,应随即移去膏药,避免搔抓致皮肤破损。

5.若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止破溃,待其自然吸收。若水泡溃破应保护创面,可涂搽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防止感染。

6.若出现全身皮肤过敏现象或伴有发热,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7.贴药当日戒酒、海鲜、牛肉、芋头、花生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辛辣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温馨提示:请注意贴药时间,贴药时请穿深色宽松衣服。

 

 

专家简介
张绪富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国家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吕志平教授。

擅长领域: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和急慢性胃肠炎等肝胆胃肠系统疾病,运用中医体质辨识治疗头痛、失眠等常见多发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个人简介: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主要从事肝炎和急慢性胃肠炎的相关基础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各一项。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朝阳门诊八楼)

                  每周一、周六上午(院本部)  

 

 



服务热线 :62236111  投诉电话:62236266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从城大道566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

粤ICP备15035143号           版权所有2019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