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甲型流感来袭,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科的就诊患者数激增,平均每天的门诊量近1000人,医护人员每天加班加点连轴转,虽然超强负荷工作,但依然坚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温情服务。
从清晨到凌晨,前来就诊的患儿和陪同家属络绎不绝。为了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儿科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医疗突击队,全员取消休假,参与门急诊诊疗工作。在党支部书记、儿科主任刘金辉的统筹协调下,PICU主任沈玉才、新生儿科主任黄维本,退休返聘主任医师蔡旗,副主任医师张涛、江华等不仅如常出诊,还要参与中午加班、晚上值班。每天坚守在儿科发热门诊的巢伟聪医生,尽管声音都嘶哑无力,仍不忘耐心嘱咐患儿注意事项。有时候遇到一些因为等候时间长而不理解的家属,巢伟聪医生总是心态平和,“理解的,谁家的孩子生病了都着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把小孩治好。”
“医生,你看看我孩子,咳嗽了好几天了”,“医生,我的孩子反复发烧,怎么办啊”……晚上10点多,在院本部门急诊,PICU主任沈玉才认真询问患儿病情,详细进行检查,一个接着一个,没有片刻停歇。沈主任已经连续10多天坚持“白+黑”的加班模式,忙碌于门诊和病房之间。
在急诊儿科输液治疗室,殷彩联护士长带领护士小姐姐们高强度完成雾化、输液、排痰吸痰、健康宣教等工作,忙碌起来连水都顾不上喝……
“10床呼叫”,“21床呼叫”,“好的,我们马上过来”……在儿科病房,医护人员也马不停蹄,住院患儿达到70人,床位周转率高,一般都是每天出院10个人,随即又来了10多人,刚送走一批病愈的孩子,又要接待刚入院的孩子。医生不停地接诊、查体、下医嘱、写病历;忙碌;护士小姐姐们则推着治疗车,奔波在给患儿扎针输液的路上……“患儿再多,也要做好身份识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家长和小朋友及时开展健康宣教。”儿科护士长朱海燕总是耐心叮嘱。深夜这里依旧灯火通明,医护人员仍然通宵达旦奋战着,坚守着。
虽然诊疗工作繁忙,但是大家忙而有序,各司其职、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工,尽最大努力满足就诊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切实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努力守护者从化及周边地区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延伸阅读
流感预防知多点!
普通感冒:症状一般是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可能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一般一周内就能自愈。
流感:相比普通感冒,流感全身症状比较重,主要症状是高烧、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
这些流感症状
娃不会表达,但你得会看
✎ 发烧
起病急,一般会烧 3~5 天,体温可高达 39~40℃,可能出现怕冷、寒战、手脚冰凉、头痛等。
✎ 喉咙不舒服
大孩子会说喉咙干、痒、痛,而小孩子可能表现为比较哭闹或者怕吃东西,尤其是固体类食物。
✎ 鼻塞打喷嚏
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小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呼哧声、张口呼吸或打呼噜等。
✎ 咳嗽
大多是阵发性的,不是咳个不停。每次咳嗽声数可能不是很多,但会比较频繁,大多是干咳。
✎ 其他不适
大孩子可能会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小孩子则容易表现为哭闹、粘人。
这些症状都可能会出现,但不一定都会出现。年龄越小的孩子,症状往往越是不典型。
满月前的宝宝较少得流感,但一旦得了流感,更容易合并肺炎、脓毒血症,显得嗜睡、拒奶、少哭、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