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功开展PICCO监测新技术,指导临床诊疗方向,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ICU的监测手段进一步完善,能够为危重症病人提供更好的救治条件。
患者唐先生今年65岁,因重症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损伤,被转入到ICU进一步抢救治疗,但是患者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生命危在旦夕。由于患者出现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症状,立即予以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氧合等一系列应对处理。但其化验结果显示,N端脑钠肽前体>25000ng/L,明显异常,意味着患者心功能受损严重,还存在心力衰竭。
这样问题就变得更加棘手了,因为感染性休克大多是需要补液抗休克,而心功能不全则更多需要增强心肌收缩力,严禁限制液体减轻心脏负荷。接下来应该如何开展准确有效的救治呢?
于是,重症医学科李沙主任带领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会诊研究,在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开展了ICU首例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数据显示患者心肌收缩尚可,但心排指数低、容量不足、血管阻力高,在监测指引下,治疗上予补液扩容,逐步下调血管活性药物,患者24小时候内血压逐渐稳定。最后经过抗感染、抗休克、保护脏器功能等综合治疗,患者休克纠正,脏器功能逐步恢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PICCO(Pulse Contour Cardiac Output)是一种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相对传统的通过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来判断病人的容量水平、心肺功能情况,PICCO的应用使临床医生能更易于、更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危重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较大程度摆脱以往主要依靠经验的容量管理模式,使危重病人的容量管理实现客观化、数据化、实时化,从而指导重危病人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该技术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尤其是在知道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面更是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重要的意义。
此次技术的成功运用,填补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空白,标志着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治疗迈上了新的台阶,进一步提高医院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