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医生:心中时刻装着患者
发布时间:2016-05-09 15:53:32
他曾远赴新疆支援当地医疗事业三年,被称为广东来的“喀什葛尔”;他现担任一所高校附属医院的院长,除了坚守医者身份,还要带领着全院上下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他就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现任院长邹小明,同时又是一名从医二十多年的心脏外科医生。
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患者的关爱,让邹小明先后获得“喀什地区优秀共产党员”、“南方医科大学先进标兵个人”、“广东省优秀援疆工作者”、“发展建设新疆奖章”、“中国好医生”等荣誉;不仅如此,这位在广州学习工作了30多年的江西人,还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明办评为“最美新疆人”。在2014年,他更荣获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
“在当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社会上,作为一名医者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精神。”邹小明说。从医20多年,能够保持对行业的忠诚度,在于他始终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他说,医护人员不同于其他职业,医护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每一个有生命的人,他们有感知,有脾性,如果不能做到对待病人始终如一,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病人,就会很容易发生纠纷。从医多年以来,邹小明仍不忘传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并将此作为对自己的要求。
邹小明形容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如同母亲和孩子,他如此说:“当你的宝宝生病了,作为母亲一定会很紧张,很担心,而我们当医生的也一样,应该把病人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如果病人生病了,我们要细心照料,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他康复起来。”
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院长,在承担起更多行政职责的同时,邹小明仍时刻不忘自己作为心脏外科医生的身份。他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深入到镇、村送医送药,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今年3月份出炉的2016年版《岭南名医录》中,邹小明榜上有名。这份名录由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通过一年时间的“为医护人员点赞”活动,再经过专家组评选,挑选部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三级医院医生整理而成。上榜《岭南名医录》,正是对邹小明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真心真意为病人服务的最大肯定。
把创新理念融入工作中
邹小明认为,作为医生,要保持源源不竭的工作动力,就必须坚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要养成不断改变的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累积经验,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邹小明如是说。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医院,在从化医疗卫生行业中处于重要地位。医院的前身是从化市中心医院,在2013年9月正式成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后,该院的发展面对着巨大挑战。如何在未来的日子砥砺前行,倒逼着医院必须进行自我革新。作为医院的管理者,邹小明需要带领团队寻找“新”的突破。
他告诉记者,从事医院的管理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到目前医院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目标为导向、结果为导向寻找新的突破口。如在处理医疗纠纷问题上,不能够总等到问题出现,才去被动处理。而是应该调查为什么会出现纠纷,原因在哪里,再根据结果,制定出考评制度、奖惩机制、督导跟进等办法,从而主动应对问题的出现,持续改进处理的手段。
邹小明指出,由于目前作为医院正处于创“三甲”的关键时刻,他会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而他自己的设想是在下一步继续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并带领医院的医生、护士不断学习和进步,掌握更多新理念、新技术。
不畏困难 勇于当担
做事要有担当,也是新时代劳模需要具备的精神。作为医院管理者,邹小明说,必须做到心中有责、忠诚履职、尽心尽责、敢于担责。在2011年3月,他响应国家援疆号召,受广东省委派率领广东13家医院15名医生肩负神圣使命来到万里之外的新疆喀什。 他说,在喀什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沙尘暴严重,天气干燥,使得不少来自广东的医生都患上咽喉炎。尽管如此,作为队长,他积极承担援疆医疗队的组织管理、政治思想、生活服务等工作,带领援疆医疗队树立了优良的作风,创造了优异的业绩,受到各族干部群众的高度肯定与赞扬。在新疆的那段经历,对于邹小明来说是难忘而影响深刻的,他说喀什的落后景象与自己现在生活的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他感慨眼前的优越环境来之不易,既然生活在好的条件下,就不应该一味地向社会索取,而是应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从新疆回来以后,邹小明担任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他说,作为医院管理者,应教育、培养、引领一批人,甚至要培养引领者,而非跟随者。既要管事又要管人,承担着更多更重的责任。尽管如此,但在对待工作任务时不能拈轻怕重,推诿责任,专挑好做的工作做。“作为医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和纠纷,只收病情轻的病人而不收年纪大、情况复杂的病人,这样的工作态度就与担当相违背。”邹小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