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发热 头晕 失眠 中风
南五医院微信官网
扫一扫关注南五医院
《羊城晚报》以党支部为堡垒,南医五院党员展现硬核担当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五院”)接到通知,紧急调派医护人员支援白云区、海珠区、越秀区大规模核酸采集任务。仅仅用了不到30分钟,从前一个工作岗位上结束任务、休息完毕的“大白”们就完成集结,又干劲十足地出发了。

零点吹响的“集结号”,只用了15分钟,医护人员便登车开赴荔湾;5小时后,陆续又有多名医护人员整装待发支援从化……南医五院的队伍一直奋战在此次疫情“阻击战”的第一线。

以支部为堡垒,集结迅速有序

南医五院党委书记李绍波介绍,医院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创新“战法”,以支部为单位,按照全天候“白+黑”60分钟响应标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只要上级一声令下,无论是周末点兵,还是深夜集结,都毫不懈怠。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全院各党支部书记领衔、支部攻坚、党员争先。

灯火阑珊的深夜,南医五院妇科党支部书记李婉玲刚刚忙歇,电话突然响了,要求支部组织人员连夜赶往荔湾区支援核酸采集。防疫和患者,一个都不能落下,怎样科学安排?李婉玲和科室主任刘芳商量分工,护士长组织报名,李婉玲带队核酸采集,刘芳留守病房照顾50多位患者。同时忙起来的还有各个工作联系群,“我来”“没问题”“随时出发”你一言我一语,像热闹的“直播间”。

夜色里,医护人员三三两两地回到医院,小广场集合点洗手液、防护服等相关物资已备齐发放,接送大巴也停靠在路边。0时30分,集结完毕的医护队员们在医院领导的目送下上车出发,开赴核酸采样第一线。

5个小时后,晨光熹微,卒中中心大夫亚军让年长同事和女同志轮换休息,自己坚持到最后;前一晚还在线上会诊入境隔离酒店患者的心胸血管外科主任蔡庆勇,早上查完房交班后,直接又去采集点上岗了。

家人托付邻居,疫无情人有情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郑彬娜夫妇俩都坚守在防疫岗位上,家里的老少便托付给邻居。热心的邻居不仅管饭,还带着老少下楼做核酸。“我俩都是共产党员,有情况我们一定上。”郑彬娜说,“没有大家哪来小家,近邻胜似远亲,感谢好邻居。”

中医科党员欧玲医生也应对了不少“突发”。

采集核酸时,突然收到通知——她的“老病号”陆婆婆慢性胃炎复发,年过花甲的她被封控在家刚好药吃完了。解铃还须系铃人,欧玲找人替班后,脱下防护服通过视频观察患者舌象,重新诊断开药,解了燃眉之急。

刚放下手机,又一单找上门来,80多岁的陈老太血压超过200,还不肯吃药,急得家人跳脚,最终欧玲跟老太太连线了老半天,成功劝服老人用药、化险为夷。

深夜,临床护士出身的该院工会工作人员郭远雯接到支援通知后,哄睡孩子后就返回医院,凌晨,她随队赶赴荔湾区,任务结束回到时又是一个凌晨。

“从凌晨到凌晨,身体确实有点疲惫。”郭远雯说,“但我和伙伴们身穿白衣,心有锦缎。”

辗转奔走,“疫”不容辞

“大白”们的工作重复而单调,但他们不辞辛劳、不舍昼夜;他们的故事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归来与同事的击掌相庆,与家人的拥抱,却滋润心田。

去年下半年以来,采集核酸已成为白衣天使们的“日常”,各地的抗疫第一线都留下了“南五人”的身影。

“南五人”辛勤付出与责任担当,赢得各级政府高度认可和广大群众广泛好评。深圳市、东莞市几次发来感谢信,从化区委区政府还向医院赠送锦旗,医院多个护理集体荣获从化区“优秀护理集体”称号、数名护士荣获“最美抗疫护士”和“优秀护士”称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文链接: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2131593523/7f0d8933020015zaj

 

 



服务热线 :62236111  投诉电话:62236266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从城大道566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

粤ICP备15035143号           版权所有2019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