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接上级通知,紧急调派150名医护人员支援白云区、海珠区、越秀区大规模核酸采集任务。仅仅用了不到30分钟,刚刚睡饱的“大白”们就完成集结,又干劲十足地出发了,一声令下的快速反应已然成为肌肉记忆。而4月9日零点吹响的“集结号”,只用了15分钟,200人便登车开赴荔湾,5小时后陆续又有700人整装待发支援从化……这不是战争动员,是抗击新冠疫情的“战争”。
按照广东省卫健委统一部署安排,本轮广州市核酸采集,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共派出了2955名医护人员参与采集任务,创下了医院历史记录,也是本轮支援广州防疫最大规模队伍之一。
以支部为堡垒,集结迅速有序
南医五院李绍波书记介绍,医院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创新“战法”,以支部为单位,按照全天候“白+黑”60分钟响应标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周末点兵、深夜集结、一鼓作气、毫不懈怠。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全院36个党支部书记领衔、支部攻坚、党员争先。4月9日深夜,常人灯火阑珊的周末时光,而南医五院妇科党支部书记李婉玲刚刚忙歇,电话突然响了,要求支部组织人员连夜赶往荔湾区支援大规模核酸采集。防疫和患者一个都不能落下。李婉玲和科室主任刘芳商量分工,护士长组织报名,李婉玲带队核酸采集,刘芳留守病房照顾50多位患者。忙起来的还有各个工作联系群,“我来”“没问题”“随时出发”你一言我一语像热闹的“直播间”。
夜色里医护人员三三两两地回到医院,小广场集合点洗手衣、防护服等相关物资已备齐发放,接送大巴也停靠在路边。4月9日0:30,医院通知15分钟后出发。200名医护队员已整装完毕,各支部点卯,医院领导目送大家有序上车。
5个小时后晨光微熹,医院门口刚送走200人支援队伍,另有700人化整为零投身从化区大规模核酸采集。才拔智齿的阿明吃着止痛药出发了;卒中中心大夫亚军争先恐后让年长同事和女同志轮换休息,自己坚持到最后;前一晚还在线上会诊入境隔离酒店患者的心胸血管外科主任蔡庆勇,早上查完房交班后去采集点上岗了。
舍小家为大家,疫无情人有情
护理部副主任郑彬娜夫妇俩都坚守在防疫岗位上,家里的老小没人照顾只好托付给邻居。邻居不仅管饭,还要带着老小下楼做核酸。“我俩都是共产党员,有情况我们一定上。”郑彬娜说,“没有大家哪来小家,近邻胜似远亲,感谢好邻居。”
中医科党员欧玲医生也是“情况”不断。采集核酸时突然收到通知她的“老病号”慢性胃炎复发,年过花甲的陆婆婆封控在家刚好药吃完了,解铃还须系铃人,欧玲找人替班后脱下防护服通过视频观察患者舌像,重新诊断开药,解了燃眉之急。刚放下手机又一单找上门来,80多岁的陈老太血压超过200又不肯吃药,急得家人跳脚,最终欧玲跟老太太连线,劝服老人用药化险为夷。
临床护士出身的工会工作人员郭远雯街道通知后,哄睡孩子立即返回医院,凌晨她随队赶赴荔湾区。任务结束回到时又是凌晨,200人的团队36个小时只睡了3个小时。“从凌晨到凌晨,身体确实有点疲惫。”郭远雯说,“但我和伙伴们身穿白衣,心有锦缎。”在支援深圳的5天里,她坦言给孩子最大安慰只能是一起玩自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南五人最美逆行扬正气,永葆医者初心本色。
为防疫辗转奔走,医者“疫”不容辞
“大白”们的工作重复而单调,但他们不辞辛劳、不舍昼夜;他们的故事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归来与同事的击掌相庆,与家人的拥抱,却滋润心田。
去年下半年以来,南医五院累计派出27批7401人次医护人员支援穗莞深等地,采集核酸3278122份,披星戴月、盐汗交织早已成为他们的“日常”。5赴深圳,3入东莞,19次战广州。东莞桥头、横沥、茶山,深圳盐田、南山、坪山、宝安,广州荔湾、白云、从化都是耳熟能详的地名,都留下了南五人战疫的身影。
南五人辛勤付出与责任担当,赢得各级政府高度认可和广大群众广泛好评。深圳市、东莞市几次发来感谢信,从化区委区政府还向医院赠送锦旗,医院6个护理集体荣获从化区“优秀护理集体”称号、9名护士荣获“最美抗疫护士”称号,27名护士荣获“优秀护士”称号。